在市場需求持續萎縮、國內產能過剩的嚴峻形勢下,焦化行業相關人士建議國家在淘汰落后產能、控制產量的同時,適當調整出口關稅,擴大出口量,促進焦化行業的健康發展。這是CCIN記者從日前在西安閉幕的第七屆中國煉焦技術及焦炭市場國際大會上了解到的。
中國煉焦行業協會會長黃金干說,受金融危機影響,我國焦化行業受到嚴重沖擊,目前焦化產能過剩,產量持續下降,出口幾乎停止,生產成本與產品售價倒掛,企業虧損嚴重。
據統計,今年前7個月,全國累計生產焦炭1.89億噸,同比下降6.3%;累計出口28.36萬噸,同比下降96.6%,還不及往年一周的出口量,連續11個月呈現負增長。據了解,焦炭出口量大幅下降,除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外,我國目前執行的焦炭出口高關稅也是主要原因。
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梁樹和說,作為“兩高一資”的焦化行業,我國對其出口政策越來越嚴格。自2004年取消焦炭出口退稅后,出口關稅屢次調整,一次比一次高,從2007年的15%一直到2008年的40%。梁樹和透露,今后我國對焦化行業的出口將繼續執行宏觀調控政策,出口企業應強化社會責任感和環境治理意識,在深度加工、延長產業鏈上下功夫。
黃金干在接受CCIN記者采訪時表示,焦炭產能過剩是周期性、區域性的,調整出口關稅不僅是為了穩定國內市場,其實讓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推動技術進步,提高產品質量的意義更為重要。、
CCIN記者了解到,當前我國焦炭市場主要依賴于國內固定資產投資高增長的拉動,但鋼鐵等行業不斷減產限產,將進一步加劇焦炭產能過剩的矛盾,預計下半年形勢仍不樂觀。
|